屏東的歷史演進由來

(圖片來源:維基導遊屏東縣

    位於台灣最南方的屏東縣,最早的居民是由原住民「排灣族」與平埔原住民「馬卡道族」組成,而「馬卡道族」稱今天屏東市週圍地區為「Akauw」,所以屏東市閩南語音譯漢字的舊名叫「阿猴」,一直到荷蘭人來占領台灣,「馬卡道族」的大小番社向荷蘭人順服,接著荷蘭人再被南明延平郡王鄭成功趕走,繼之而來的明鄭、清國時期,漢人的閩南、客家族群移入台灣開墾,整個屏東平原在清國統治時,除靠近「排灣族」領土的地區之外,大部分已被漢人佔據了。

    在西元1661年明鄭驅逐荷蘭人後,「阿猴社」一帶屬「萬年縣」管轄,後又改隸屬「萬年州」,西元1683年明鄭降清改隸屬「鳳山縣」,此後清國在台灣治理的期間,對「阿猴社」的建設從村落逐漸成為有規模的街市與城門建築,西元1874年發生「牡丹社事件」,日本攻打今日恆春一帶的「瑯嶠十八番社」,戰役結束後清國於「瑯嶠」沿岸設海防,並在「率芒溪」以南另設置「恆春縣」,西元1895年甲午戰後日本統治台灣初設「阿猴廳」,後來為了文字好看又改成「阿緱廳」,西元1920年修改地方制度,並將台灣地方不雅的地名一併修正,將「阿緱廳」參考清國時所設立屏東書院的名稱,正式更名為「屏東郡」隸屬於「高雄州」,「屏東郡」則另設置「屏東街」,西元1933年「屏東街」升格成為「屏東市」;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當時「阿緱廳」位於半屏山之東所以日本才取名「屏東」。

    西元1945年二戰結束,中華民國政府來台,於1950年新設屏東縣,歷經幾次的調整行政區域,目前管轄1市、3鎮、29鄉(含8個山地鄉);屏東縣地處台灣國境之南,海洋性熱帶季風不停地吹拂,氣侯溫暖適宜、物產豐富、風光明媚,在縣境的範圍內,同時擁有臺灣五嶽之一的北大武山、遼闊的屏東平原、以及生態多元的恆春半島,而恆春半島的墾丁國家公園更是台灣人一生必來的地方。(參考來源:屏東縣政府全球資訊網


飛廣告形象網

Copyright©flyadvpin.blogspot.com / Email:flyadvtaiwan@gmail.com / 隱私權與版權宣告